今天,让我们一起缅怀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代宗师”

发表时间:2024-02-26 09:26

他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

是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的开创者。

他做了一辈子的学问,

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被公认为是新中国社会科学最重大的两项成果之一。

他还是九三学社发展的第一批社员,

参与了九三学社复旦大学支社的组建工作。

他就是——谭其骧。


图片

谭其骧


谭其骧一生低调严谨、锲而不舍钻研学问,

是备受敬仰的一代文史宗师。

今天(2月25日)是谭其骧先生诞辰113周年,

让我们回顾谭其骧传奇的一生,

体悟这位大师的精神与风范。





矢志不渝投身历史地理研究


1911年2月25日,谭其骧出生于辽宁沈阳,次年随父亲迁回浙江嘉兴原籍。1926年,受进步思潮影响,谭其骧考入由共产党人创办的上海大学,并参加了共青团,经常跟随组织上街发传单、演讲。“四一二事变”后,上海大学被封,谭其骧被国民党宪兵关押,因查无证据被保释出狱。此后,谭其骧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不得不为自己的革命生活画上句号。


获释后谭其骧考入暨南大学。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谭其骧从中文系转入外文系,最后转入历史社会系,开启了历史地理方面的潜心钻研。后来,谭其骧曾自嘲说:“其骧十五以前浑浑噩噩,十六十七献身革命,十八而志于学,从今而后,矢志不移。”


图片

1930年夏,谭其骧(中)暨南大学毕业。


1934年,谭其骧与老师顾颉刚共同创办了一个专门研究中国沿革地理为宗旨的“禹贡学会”。其中“禹贡”出自我国最早一篇系统描述全国自然、人文地理的著作——《禹贡》,谭其骧希望“有一部《中国通史》出来,好看看我们民族的成分究竟怎样,到底有哪些地方是应当归我们的。”


“禹贡学会”成立之初,会员只有顾颉刚和谭其骧两人,经费也十分紧张,常常需要两人自掏腰包,后来逐渐发展了其他会员。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学会成员迫不得已离开,但“禹贡学会”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不少学会成员后来成为当代著名史学家和历史地理学家。


图片

青年谭其骧


1954年,毛主席与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谈及《资治通鉴》时说,读历史不能没有一部历史地图放在手边,以便随时查看历史地名的方位。吴晗向毛主席推荐谭其骧重编改绘清末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1955年,谭其骧欣然应命赴北京,开始编纂《中国历史地图集》。从此,谭其骧将自己全部精力和学识贡献于这项艰巨任务。






呕心沥血主持编纂完成《中国历史地图集》


“学术之趋向可变,求是之精神不可变。”求真务实是谭其骧做学问的基本主张,他也把这种精神贯彻到了《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纂工作中。


编纂《中国历史地图集》是一项极其重大且艰巨的任务,须对原地名一一重新考证,搬到今天的地图上,极其耗时费力。在编纂过程中,谭其骧几经周折和动荡,克服重重困难,耗费了大量心血。为保证地图集的质量和内容的丰富度,谭其骧宁可一再推迟项目的完成时间。到1966 年5月底,初稿终于基本完成。


图片

1960年代初,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室编图人员合影,前排左五谭其骧。


其间,谭其骧还因中风导致半身不遂,但他始终以顽强的意志坚持工作,对《中国历史地图集》进行认真严谨的修订、补充和定稿。即使在半昏迷状态,谭其骧还对前来探视的好友说:“我不会死,我还要好起来继续工作的。”


除了参与具体编纂和审校工作,谭其骧在编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贡献,便是确定了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空间范围。他指出,我们伟大祖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少数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建立的政权,都是中国的一部分。


图片

《中国历史地图集》


历时30余年,从1982年至1988年,《中国历史地图集》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齐八册并公开发行。其内容之完备、考订之精审、绘制之准确,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是中国历史地理学最为重大的一项成果,对今天的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国土整治、经济开发等,仍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1984年6月,上海市政府发布嘉奖令,授予《中国历史地图集》“高校文科科研成果特等奖”。


谭其骧的学术成就十分瞩目,他自己总结经验说:一是“一旦认定了一个方向之后,就该锲而不舍,终身以之”;二是“勇于独立思考”;三是“师生合作,集体研究,培育英才”。谭其骧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毫不懈怠。


1978年,谭其骧开始招收研究生。但这一年,他突发中风,左半边肢体的活动能力丧失大半。然而,还处在康复期的他对研究生招生工作依然亲力亲为,住院期间,坚持给研究生上课,审阅、修改学生习作。


图片

晚年的谭其骧在工作


晚年,谭其骧身体每况愈下,但只要状态稍加恢复,他便立即重新投入学术研究中,在《中国历史地图集》之后,他又编纂了《中国历史大辞典》,整理了《肇域志》……


1980年,谭其骧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9年,谭其骧被评为上海市60年来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之一。





为国家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除了在学术上潜心钻研、不断探索,谭其骧还十分关心社会发展。1950年,谭其骧从浙江大学转到复旦大学任教,不久即加入了九三学社,成为新中国九三学社发展的第一批社员,并于1952年秋被九三学社上海分社第三届理事会增选为委员。1952年12月,谭其骧又参与了九三学社在上海建立的第一个基层组织——九三学社复旦大学支社的组建工作。


1958年9月,九三学社复旦大学第三届支社成立,谭其骧当选为副主任委员。1961年7月,九三学社复旦大学第四届支社成立,谭其骧当选为主委。在此期间,在九三学社的组织生活中和校内其他场合,他与其他同志多次探讨有关如何更好地发挥老教师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研究生、开展学术讨论等问题。1983年,谭其骧当选为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顾问。1988 年,当选为九三学社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参议委员会委员。


图片

谭其骧


谭其骧还连任第三、四、五届人大代表。他非常关心国家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仅以五届全国人大四、五两次会议为例,他就独自提交了6个议案,联合提交多个议案。这些议案主要涉及教育、文化和政区改革等方面,其中反对轻率修改1978年宪法中有关宗教信仰条文、扩大高校自主权、增加教育和科研经费、提高研究生待遇、建立完善档案工作制度、为调整现行省级行政区划做好前期准备等建议,都很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在人大会议讨论发言中,谭其骧敢于直言,他批评夸大政绩的现象,尖锐抨击一些社会乱象,大声疾呼“国家要富强,关键是敢于解决问题”。


1992年8月28日,谭其骧与世长辞。在弥留之际,谭其骧念念不忘的还是他未竟的事业——再编纂出版《国家历史地图集》。据他的学生葛剑雄回忆,那时他早已不会说话了,就总是啊啊啊地叫些什么。葛剑雄一遍遍在他耳边向他承诺:“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把《国家历史地图集》编出来。”谭其骧就会平静下来。




谭其骧几乎一生都在穿越千年时光、触摸祖国山河,

在历史中也留下他不断探索向前的脚印。

“锲而不舍,终身以之”,

他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精神给我们深刻的启迪。

让我们再次深切缅怀这位做了一辈子学问的社科大师,

努力继承优良传统、开创辉煌未来。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